踏石留印改会风,释放民主正能量
——常德市鼎城区人大从细节入手提升“三会”质量纪实
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中间都有一个“会”字,顾名思义,人大主要是通过会议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会议质量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履职水平和工作成效。今年以来,常德市鼎城区人大常委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改进会风的规定,从细节入手,即依法作好“规定动作”,又在法律的框架内努力创新“自选动作”,走出了一条即改进会风,更使人大的各种会议提质增效的路子。
一、人代会,把“主席台”还给“主席团”
2013年5月3日,常德市鼎城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主席台上, 43名大会主席团成员一个不缺,正襟危坐着正装出席会议,尽管没有鲜花、彩旗、红地毯渲染气氛,但与会人员的精神状态都很好,会场显得庄严肃穆。这是鼎城区人代会首次实行“把主席台还给主席团”的改革后,首次出现了主席台座无虚席的局面。
以往召开人代会,主席团成员坐主席台那是顺理成章,非主席团成员的处级干部无论是否代表,优先安排坐主席台出席或列席会议也是约定俗成,主席台人满为患的矛盾无法化解,由于迟到、早退、缺会的现象屡见不鲜,主席台松松垮垮已是司空见惯,人大代表颇有微词,也影响了与会人员的心情,“为人代会主席台瘦身,将主席台还给主席团” 在鼎城上下喊了多年,由于多方原因,一直没有实质性动作。2013年1月23日,在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身为主席团成员的区人大代表孙启林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主席台列席人员的座位一片片的闲置,影响很不好,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应该“发飙”,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这建议引起了大会主席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大会秘书处主要负责人的关注。
2013年4月22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君主持召开主任(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如何于法周全、于会简便,群策群力筹办好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孙启林代表的诤言引发热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明确了会议的主要任务:补选区人民政府区长,全面部署安排“双联”(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双促”(学党的方针政策,促政治素质的提高,学宪法、法律、人大业务知识。促履职能力的增强),“双争”(争创“十佳区代表”,争创以“五个好”为主要内容的人大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活动,统一了“改会风是手段,使会议提质增效才是目的”的思想,形成了“规范列席人员,文风求短求实、会风求简求廉,法定程序一个不省,民主环节一个不漏,文件资料一份不缺,把主席台还给主席团”等共识,杨主任迅速把这一思路向区委汇报,得到了区委的认可。由于大会主席团成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示范带头作用和幅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本次会议无一名代表无故缺会,会风正、会费省,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工作任务。
二、常委会会议,有见地的审议发言都能进入“审议意见”
2013年3月26日,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这是《鼎城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工作规程》试行后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为开好本次会议,常委会主任会议认真研究策划,区政府全方位支持配合,区林业局在会前赶急翻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单行本,送达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相关列席人员,办公室和农工委按《鼎城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了工作方案,方案就会前学法、调研、会议的组织策划、审议意见的形成和交办作出了具体安排,明确提出了几个不重复的要求,一是农工委的调查报告与林业局的汇报材料不重复;二是审议发言与会议材料不重复;三是相互之间的审议发言不重复。为精益求精,农工委主任丁晚枝牵头组织调查组全体成员模拟常委会会议场景进行了会前“彩排”。
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发言出了品味,上了档次,紧扣法律条文,以实事说话,既不评功摆好,也不扣帽子、打棍子,穿靴带帽的空话、套话没有了,令人反感的大话、假话也销声匿迹。主持会议的常委会副主任唐少华最后强调:“请农工委把杨主任和各位同志的发言认真整合,让“审议意见书”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细节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因为所有民主的过程都是用细节构成的,一处小小的细节之变,让审议意见的形成更加民主、更加规范,将使民主的窗口更加敞亮,民主的热情更加高涨。“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这次,出席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省、市、区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有见地的发言都能进入审议意见,看来,我们以后不认真准备发言还真过不了关”。“以前,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会先都由主审委室用公式化的语言拟好,初稿、送审稿、正式文件都是一个面孔,这次,却作了重大调整和修改”,会后,部分与会人员实话实说。
三、主任(扩大)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
听取区政府“对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综合整治项目”情况汇报,是进入了“区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一个重要议题,会前两个月,常委会副主任李润初与城环工委主任聂德枝等相关负责人就主动作为,与区政府及区国土资源局、区财政局加强联系,与常委会办公室密切配合,深入到区内相关单位调研,形成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安排(草案),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君审定后付诸实施。
较之于以往的主任(扩大)会议,本次会议更关注细节上的创新:一是设流动会场增加现场感,幅射中河口、十美堂、黄珠洲三个乡镇共十多个村组,将会场搬到了田间地头,成绩是明摆着的,问题谁也掩饰不了,营造了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的氛围;二是坚持主任末位发言,即可广开言路,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使主任的发言广集民智,实事上,杨君主任在总结发言时所提的五点要求:“注重设计的科学性、强化施工的规范性、突出管理的严肃性、加强部门的协调性、提高工程的效益性。”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也是与会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主任会议交办函”定了基调;三是开法更灵活,既到锦上添花的地方看了,也到需要雪中送炭的地方转了,既现场看了重点工程的亮点,又通过观看光碟了解了全区大面上的工作;既听了区政府及区国土资源局全面工作汇报;又听了区人大常委会驻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要求和建议,还听了工程受益单位的干部群众的反响,形成了上下、左右、内外互动的良性局面,使主任会议由封闭运行走向公开透明。
“主任(扩大)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人大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一种尝试,不仅从形式上改进了会风,对于增强会议实效也产生了促进作用”。“换届之后,人大的各种会议更加规范,更加民主,更加务实了”。这是2013年5月23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之后,部分省、市、区代表对区人大常委会的中肯评价。
原载《人大传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