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打造“三个一万亩” 当好致富“领路人”
906户贫困户、3000多贫困人口要如期脱贫,对于地处丘陵,基础底子薄,贫困面大且程度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鼎城区黄土店镇来说,实属不易。贫困户难以脱贫的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让贫困户脱贫?如何把镇里先天不足的产业发展起来?望着云雾缭绕的连绵山脉,鼎城区人大代表、黄土店镇党委书记徐杰觉得,在这里发展生态产业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三个一万亩”的产业扶贫思路在他的脑海里呈现出来。
“我们通过认真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发展产业,提出了‘三个一万亩’的目标,那就是新造鼎城油茶一万亩,发展生态果蔬一万亩,种植林下经济一万亩,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人民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徐杰说。
担任黄土店镇党委书记的5年时间里,徐杰多次拜访家乡的优秀儿女,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引进能人回乡创业。经常带着村支两委、群众代表外出各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虽说思路决定出路,但只有让思路变成现实才有出路。于是,徐杰走到哪里,都要提起为黄土店引进龙头产业的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计划种植“黄精”这种中药材的唐建林。
“公司一开始是准备落户益阳的,但是徐杰书记跟我打了很多次电话,他还带我到黄土店镇实地考察适合种植药材的地方,十分耐心地给我介绍林下面积、光照要求、土壤的温湿度等优势。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接地气的服务、一心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的想法,让我毅然决然地选择扎根在这里。”湖南朗州堂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建林说道。
现如今,原本废弃的钱家坪老乡政府大院焕然一新,办公室成了展示厅,大礼堂成了加工车间,朗州堂的林下黄精种植产业即将在这里大展拳脚,日后真正实现让“黄精”变“黄金”。
林下黄精的种植“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还能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群众种植,实现共同致富,具有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黄精又称老虎姜、鸡头参等,外形与生姜颇为相似,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黄土店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林下种植,不仅能够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还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生态环保,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我们黄精产业发展起来后,能够实现每年每亩4000元的纯收入,如果发展一万亩的话,每年为我们当地群众实现4000万的增收,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说我们很有信心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徐杰说。
在徐杰的带动下,黄土店镇的新造油茶林漫山遍野,生态有机蔬菜远销北京,扶贫助农产业陆续扎根山村,“三个一万亩”的目标成为现实,全镇906户贫困户也如期脱贫。如今的黄土店镇不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更是着力打造“沧山”和“云峰竹海”两个“AAA”级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享受绿水青山所带来的红利。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要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黄土店的百姓再富裕一点,产业发展再兴旺一点,努力建设宜商、宜居、宜游的美丽镇村,尽全力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让社会认同。”徐杰信心满满地说。